|
 |
出行条件有待提高,外国旅行社为三亚旅游建言 |
加入日期:2007-5-11 9:21:25 浏览次数:437 |
海南日报(张谯星)报道: 越来越多的欧洲游客对海南旅游的国际化水准要求也越来越高。 5月7日,当从英国直飞三亚的游客走下飞机时,三亚旅游界乃至海南旅游业界都为迎来这批西欧高端游客而兴奋不已。三亚一家酒店的老总激动地说,历经十几个月的谈判才迎来首批英国游客的确不易。但相比之下,国际知名旅游经销商和代理商带来的“真经”却更加难能可贵。 三亚旅游主管部门负责人也坦言,对于正在走向国际化的海南旅游来说,外来“和尚”吐露的“真经”的确值得好好消化。 英语标识未到位 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在三亚,首批英国游客却没有真正体验到以英语为母语的优势,MyTravel集团中国区总裁菲利普对这一点深有感触。 MyTravel集团为首批游客到访三亚所做的准备工作在一年前就已经开始,能否让游客在三亚放心自由地游玩也是考察重点。菲利普说,工作人员通过考察发现,在大街小巷,俄文标识随处可见,俄语似乎成了这里的第二语言。而作为世界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英文却难寻踪迹。市区各主要干道的路牌、公交站牌只有中文标识,少见的一些字母也只是汉语拼音。在景区景点,指示牌上出现最多的是俄语、日语和韩语,英文标识不仅很少出现,而且拼写、语法错误百出。菲利普说,如果让英国游客看到这样的标识牌,很难想像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菲利普介绍说,MyTravel集团在印度尼西亚、泰国等亚洲许多地区都有包机旅游业务。由于这些地方旅游产业起步较早,各项基础设施比较完备,英语标识遍布大街小巷,当地人也乐于用英语和游客交流,各国游客在这里不会感到太多的语言障碍。作为一个正在走向国际化的旅游城市,三亚在基础设施上还需要更多的投入。 菲利普说,三亚当地人都很纯朴、热情,但是当游客遇到困难需要寻求帮助时,市民、交警甚至许多景区工作人员却都因语言障碍无法与游客沟通。他说,三亚需要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语言环境,这将促使三亚更快地走向国际化。 出行条件待提高 外国游客到来后,衣食住行都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而“行”的问题着实让负责英国游客生活起居的“总管家”———北京新行者旅行社(海南)总经理任敏斐费了很多心思。 他说,英国游客对旅游用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车型的新旧、车内环境的维护、行车安全、司机的服务等都是游客评判的关键因素。他说,他们所能联系到的45坐以上的豪华旅游用车非常少,更不用说车型新旧的问题。在北京租用一辆相当规格的旅游大巴车费用是每天1000元,而在三亚却要每天1500-1700元,且能租到的车都不太新,需要排队等候用车。此外,车内环境维护、司机服务等都与英国旅行商和游客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旅游用车服务公司与旅行社和游客的主客关系也让任敏斐困惑不已。他说,在旅游用车上,旅行社和游客没有太多的选择权,有关单位调度过来什么样的车,游客就只能乘坐什么样的车。而在英国,或在北京,旅行社和游客才是主导。在北京,旅游用车不仅车型丰富、运力也充足,各大公司间形成了有序竞争,只有提供更好服务的公司和司机才能被旅行社和游客选中。 任敏斐说,旅游的国际化涉及很多方面,“行”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他们已经制订了应急预案,希望目前的这些不到位不会给英国游客在三亚的旅行带来影响。 购物渠道需改善 在游客行程单里,北京和香港也是可选的目的地,而MyTravel设计这些路线的宗旨就是让游客去购物。 但参加此次首航的英国游客帕克小姐对此有自己的看法。她说,从三亚飞到北京和香港不仅要再次办理签证,还要增添很多花费。如果能在三亚购买到想要的商品就最好了。但是MyTravel集团通过考察发现,三亚可选的购物点并不多,商品品种也较少,只得增添这些线路满足游客需求。
| |
|